文学会客厅|山西省作协主席李骏虎:做时代的在场者
文学会客厅|山西省作协主席李骏虎:做时代的在场者
文学会客厅|山西省作协主席李骏虎:做时代的在场者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(yīdiǎn) 记者 曹竹青 摄影 邹杰 剪辑 赵长春
编者按:5月,文学之花翩然绽放。值此首届“青未了”文学创作(chuàngzuò)大赛启幕之际,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倾力打造“文学会客厅”栏目,专访文坛(wéntán)名家,以对话形式(xíngshì)探析创作真谛,回应(huíyìng)时代命题。名家们分享创作经验,为参赛者提供思想(sīxiǎng)启迪。“文学会客厅”将成为文学对话的桥梁,共谱新时代的齐鲁风华。
五月初夏,海滨城市日照的海风还有点凉。前来参加中国(日照)散文季(jì)启动活动的山西省作协主席李骏虎穿着黑色薄夹克,带着学者的儒雅。初次见面,他(tā)微微笑着,很用力地握手,熟悉了就(jiù)侃侃而谈、妙语连珠(miàoyǔliánzhū)。从山西来到山东,他总能在一些文化元素中找到熟悉的家乡味道,感慨这是中华文明的血脉相连(xuèmàixiānglián)。
结束(jiéshù)了一天的活动时间已经是晚上9点半多了。李骏(lǐjùn)虎有些疲惫,还是应约接受了记者的采访。“山西人(shānxīrén)必须要睡午觉(shuìwǔjiào),今天赶路没太休息,有点累。”李骏虎笑着补充说,“山西人的午觉文化刻在基因里,中午不打电话打扰是基本礼仪。”
他的文学成就突出,先后获得山西新世纪文学奖、庄重文文学奖、鲁迅文学奖(lǔxùnwénxuéjiǎng)、赵树理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(jiǎngxiàng)。早期长篇小说(chángpiānxiǎoshuō)《婚姻(hūnyīn)之痒》成为畅销书。中篇小说《前面就是麦季》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,那时的李骏虎才35岁。
在访谈中,他自我介绍说:“我是作家李骏(lǐjùn)虎(hǔ)”。李骏虎的身份很多元,他是山西省作协主席(zhǔxí),还是全国政协委员(wěiyuán)、山西省政协常委,民盟中央委员,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、民盟山西省委会副主委。回望来路,他从文化记者做起,从洪洞县报副刊编辑(biānjí)考到山西日报担任编辑、记者,后任《黄河文化周刊》主编,因创作“小有名气”,挂职家乡的民主(mínzhǔ)副县长,后调入省作协,先后担任创作部主任(zhǔrèn)和驻会副主席。后来又到四川省广电局挂任副局长,从四川回晋后,担任了省作协主席。李骏虎总结,他的经历始终(shǐzhōng)与文学创作紧密相连。
果然视频·文学会客厅(huìkètīng)|山西省作协主席李骏虎:做时代的在场者
以下(yǐxià)是采访文字实录: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:您从文化记者一路走到专业作家的道路上来,从早期的畅销书《婚姻之痒(zhīyǎng)》到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中篇小说《前面就是麦季》,您的文学之路是如何(rúhé)一步步(yíbùbù)成熟起来的?
李骏虎:作为作家,从事过这么(zhème)多(duō)领域的不算太多。最早的时候,我是理科(lǐkē)出身搞广电技术的,回到县里后,我在县报担任副刊编辑。之后考到省报(shěngbào),开始从事创作,逐渐小有名气。省里选派优秀青年(yōuxiùqīngnián)作家到县里挂职体验生活,我回到家乡做县长助理。挂职结束后,我调到省作协(zuòxié),先后担任创作部主任和驻会副主席。2020年的夏天,中央统战部选派我到四川省广播电视局挂任副局长(fùjúzhǎng),这算是时隔26年重操旧业。从四川回来后,我又担任了省作协主席。
这一路走来,我(wǒ)(wǒ)的经历始终与文学创作紧密相连,让我能够深入体验生活,始终作为时代的参与者,而非旁观者。我始终没有将自己封闭在象牙塔里,而是积极参与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。作为一名(yīmíng)作家(zuòjiā),我认为这是非常(fēicháng)宝贵的经历。相比单纯地体验生活,亲身参与工作能让我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时代,更透彻地洞察生活,也(yě)更深刻地认识人性。
因此,我坚信文学创作需要真正地扎根于(yú)社会(shèhuì)某个领域的(de)工作中。许多文学作品之所以存在偏差,正是因为创作者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。正如《魔戒》的翻译者郭少波先生所说,文学创作不是现实世界的影子,而是(érshì)人类心灵的一面镜子。文学并非对现实世界的重新(chóngxīn)描摹,而是通过描写社会生活,最终达到刻画人性的目的(mùdì)。作为作家,如果能够不断变换角色,对创作是大有裨益的。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:2023年,您(nín)的(de)散文集《文明叶脉——中华文化版图中的山西》出版,您将《文明叶脉——中华文化版图中的山西》定位为“散文化的调研报告”,是对非虚构写作(xiězuò)可能性的探索。您把这本书作为山西历史文化的解说词。山西的众多文化资源中,黄河(huánghé)文化尤为突出,您行走(xíngzǒu)和(hé)调研黄河文化的过程中,有什么心得和收获与我们分享?
李骏虎:山西作为资源大省,不仅拥有丰富的煤炭(méitàn)资源,还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(wénhuà)底蕴。在(zài)经济发展方面,过去我们主要依赖煤炭产业,但进入新(xīn)时代后,我们正积极谋求转型,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产业,打造新的支柱产业。在众多文化资源中,黄河文化尤为突出,它涵盖了历史文化、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多个方面。
从(cóng)(cóng)历史文化角度来看,山西不仅是黄河文明的发源地,更是中华文明的摇篮。从伏羲、女娲到炎帝、黄帝,再到尧舜禹时期,山西都扮演着重要角色。太原作为汉唐文化的发祥地,见证了大槐树移民的历史,这些移民后来迁徙至(zhì)山东、河南等(děng)地,中华文明的完整(wánzhěng)链条在山西都有完整体现。
在生态文化方面,山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——壶口瀑布(húkǒupùbù),它不仅是自然奇观,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(xiàngzhēng)。
在红色文化领域,山西同样有着重要贡献。《黄河大合唱(dàhéchàng)》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,光未然从陕西渡河来到山西,目睹了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象(jǐngxiàng),深受震撼。他以此为灵感创作了歌词,随后将作品交给正在病中的冼星海。冼星海看到歌词后精神振奋(jīngshénzhènfèn),立即投入创作,谱写(pǔxiě)出这部气势磅礴的音乐作品。《黄河大合唱》不仅(bùjǐn)展现了黄河的壮美,更唱出(gèngchàngchū)了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,成为红色文化中的经典之作。
可以说,山西的黄河(huánghé)文化(wénhuà)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母体,它涵盖(hángài)了历史文化、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多个维度。山西的晋陕大峡谷更是国家黄河文化公园的重要的一段,见证着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。
去年(qùnián)我参加沿黄九省采风活动,走完了黄河全程,一直走到(dào)东营的(de)黄河入海口,那种震撼感至今难忘。当(dāng)我站在黄河入海口,第一次目睹黄河如此宽阔而(ér)平静地汇入大海,能感受到那种真正的博大。真正的博大,往往是无声无言、无边无际的,而非一直奔腾咆哮、激流翻涌。黄河不仅赋予中华民族无尽的精神力量,也给予我们文学艺术家深刻的思想启迪(qǐdí)。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:对于新生代作家,您(nín)最希望他们坚守什么、突破什么?在阅读碎片化的今天,您认为青年作家应如何保持文学创作的纯粹性(xìng)与社会责任感(zérèngǎn)?
李骏虎:不是一个时代的(de)人很难有发言权,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风貌和价值观。我们70后与(yǔ)50后、60后相似,深受传统(chuántǒng)文化影响,责任感强,道德感强,集体主义观念浓厚。我作为一个70后,与80后已有(yǐyǒu)明显的代际差异。80后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,个性张扬,注重个性表达(biǎodá)。
而90后和00后,差异就更大了。不过,每(měi)一代作家(zuòjiā)都在(zài)书写自己的时代,描绘自己的生活,记录同代人的故事,我觉得这样很好。站在自己的时代,写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人的生活,这就是最好的创作。
如果要我提建议,作为过来人,我认为文学创作,立足于自己的(de)生活是基本。但还有一个重要的点,就是必须与经典对话。尽量多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,这样你(nǐ)才能知道真正(zhēnzhèng)好(hǎo)的文学是什么样子,它有什么力量,能对人产生什么影响。只有见过真正的好作品,在你个人创作时才不会夜郎自大,眼界狭窄,才不会浮光掠影,流于表面(biǎomiàn)。
所以,立足于自己(zìjǐ)的时代生活,完成与经典的对话,这就是我想说的寄语(jìyǔ)。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(yīdiǎn):来山东参与日照散文(sǎnwén)季采风活动,您有什么感受?
李骏虎:我从尧帝的家乡山西来,得知(dézhī)日照有(yǒu)“尧王醇”酒,原来尧帝在日照也留下行迹,这证明尧天舜日的上古文明已延伸至海边(hǎibiān)。由此我感觉不虚此行,原来与日照有这样一种缘分。
在浮来山上近4000年的(de)银杏树下,时空纵横,我想到明初大槐树(dàhuáishù)移民,“大槐树移民”的发生地洪洞县(hóngdòngxiàn)是我的家乡。从山西洪洞出发,祖先们折槐为记(jì),往河南走,往山东走。有民谣传唱:“问我祖先来何处?山西洪洞大槐树,祖先故居叫什么?大槐树上老鹳窝”。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,非常亲切(qīnqiè)。
在日照遥望山西故里,这么多(duō)元素都可以佐证中华文明(zhōnghuáwénmíng)血脉的相连,从山西晋南的临汾,到山东胶东南的日照,5000年的华夏(huáxià)文明史有一个非常完整的呈现。
新闻线索报料(bàoliào)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(qílǔ)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(yīdiǎn) 记者 曹竹青 摄影 邹杰 剪辑 赵长春
编者按:5月,文学之花翩然绽放。值此首届“青未了”文学创作(chuàngzuò)大赛启幕之际,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倾力打造“文学会客厅”栏目,专访文坛(wéntán)名家,以对话形式(xíngshì)探析创作真谛,回应(huíyìng)时代命题。名家们分享创作经验,为参赛者提供思想(sīxiǎng)启迪。“文学会客厅”将成为文学对话的桥梁,共谱新时代的齐鲁风华。
五月初夏,海滨城市日照的海风还有点凉。前来参加中国(日照)散文季(jì)启动活动的山西省作协主席李骏虎穿着黑色薄夹克,带着学者的儒雅。初次见面,他(tā)微微笑着,很用力地握手,熟悉了就(jiù)侃侃而谈、妙语连珠(miàoyǔliánzhū)。从山西来到山东,他总能在一些文化元素中找到熟悉的家乡味道,感慨这是中华文明的血脉相连(xuèmàixiānglián)。
结束(jiéshù)了一天的活动时间已经是晚上9点半多了。李骏(lǐjùn)虎有些疲惫,还是应约接受了记者的采访。“山西人(shānxīrén)必须要睡午觉(shuìwǔjiào),今天赶路没太休息,有点累。”李骏虎笑着补充说,“山西人的午觉文化刻在基因里,中午不打电话打扰是基本礼仪。”
他的文学成就突出,先后获得山西新世纪文学奖、庄重文文学奖、鲁迅文学奖(lǔxùnwénxuéjiǎng)、赵树理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(jiǎngxiàng)。早期长篇小说(chángpiānxiǎoshuō)《婚姻(hūnyīn)之痒》成为畅销书。中篇小说《前面就是麦季》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,那时的李骏虎才35岁。
在访谈中,他自我介绍说:“我是作家李骏(lǐjùn)虎(hǔ)”。李骏虎的身份很多元,他是山西省作协主席(zhǔxí),还是全国政协委员(wěiyuán)、山西省政协常委,民盟中央委员,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、民盟山西省委会副主委。回望来路,他从文化记者做起,从洪洞县报副刊编辑(biānjí)考到山西日报担任编辑、记者,后任《黄河文化周刊》主编,因创作“小有名气”,挂职家乡的民主(mínzhǔ)副县长,后调入省作协,先后担任创作部主任(zhǔrèn)和驻会副主席。后来又到四川省广电局挂任副局长,从四川回晋后,担任了省作协主席。李骏虎总结,他的经历始终(shǐzhōng)与文学创作紧密相连。
果然视频·文学会客厅(huìkètīng)|山西省作协主席李骏虎:做时代的在场者
以下(yǐxià)是采访文字实录: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:您从文化记者一路走到专业作家的道路上来,从早期的畅销书《婚姻之痒(zhīyǎng)》到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中篇小说《前面就是麦季》,您的文学之路是如何(rúhé)一步步(yíbùbù)成熟起来的?
李骏虎:作为作家,从事过这么(zhème)多(duō)领域的不算太多。最早的时候,我是理科(lǐkē)出身搞广电技术的,回到县里后,我在县报担任副刊编辑。之后考到省报(shěngbào),开始从事创作,逐渐小有名气。省里选派优秀青年(yōuxiùqīngnián)作家到县里挂职体验生活,我回到家乡做县长助理。挂职结束后,我调到省作协(zuòxié),先后担任创作部主任和驻会副主席。2020年的夏天,中央统战部选派我到四川省广播电视局挂任副局长(fùjúzhǎng),这算是时隔26年重操旧业。从四川回来后,我又担任了省作协主席。
这一路走来,我(wǒ)(wǒ)的经历始终与文学创作紧密相连,让我能够深入体验生活,始终作为时代的参与者,而非旁观者。我始终没有将自己封闭在象牙塔里,而是积极参与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。作为一名(yīmíng)作家(zuòjiā),我认为这是非常(fēicháng)宝贵的经历。相比单纯地体验生活,亲身参与工作能让我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时代,更透彻地洞察生活,也(yě)更深刻地认识人性。
因此,我坚信文学创作需要真正地扎根于(yú)社会(shèhuì)某个领域的(de)工作中。许多文学作品之所以存在偏差,正是因为创作者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。正如《魔戒》的翻译者郭少波先生所说,文学创作不是现实世界的影子,而是(érshì)人类心灵的一面镜子。文学并非对现实世界的重新(chóngxīn)描摹,而是通过描写社会生活,最终达到刻画人性的目的(mùdì)。作为作家,如果能够不断变换角色,对创作是大有裨益的。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:2023年,您(nín)的(de)散文集《文明叶脉——中华文化版图中的山西》出版,您将《文明叶脉——中华文化版图中的山西》定位为“散文化的调研报告”,是对非虚构写作(xiězuò)可能性的探索。您把这本书作为山西历史文化的解说词。山西的众多文化资源中,黄河(huánghé)文化尤为突出,您行走(xíngzǒu)和(hé)调研黄河文化的过程中,有什么心得和收获与我们分享?
李骏虎:山西作为资源大省,不仅拥有丰富的煤炭(méitàn)资源,还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(wénhuà)底蕴。在(zài)经济发展方面,过去我们主要依赖煤炭产业,但进入新(xīn)时代后,我们正积极谋求转型,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产业,打造新的支柱产业。在众多文化资源中,黄河文化尤为突出,它涵盖了历史文化、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多个方面。
从(cóng)(cóng)历史文化角度来看,山西不仅是黄河文明的发源地,更是中华文明的摇篮。从伏羲、女娲到炎帝、黄帝,再到尧舜禹时期,山西都扮演着重要角色。太原作为汉唐文化的发祥地,见证了大槐树移民的历史,这些移民后来迁徙至(zhì)山东、河南等(děng)地,中华文明的完整(wánzhěng)链条在山西都有完整体现。
在生态文化方面,山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——壶口瀑布(húkǒupùbù),它不仅是自然奇观,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(xiàngzhēng)。
在红色文化领域,山西同样有着重要贡献。《黄河大合唱(dàhéchàng)》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,光未然从陕西渡河来到山西,目睹了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象(jǐngxiàng),深受震撼。他以此为灵感创作了歌词,随后将作品交给正在病中的冼星海。冼星海看到歌词后精神振奋(jīngshénzhènfèn),立即投入创作,谱写(pǔxiě)出这部气势磅礴的音乐作品。《黄河大合唱》不仅(bùjǐn)展现了黄河的壮美,更唱出(gèngchàngchū)了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,成为红色文化中的经典之作。
可以说,山西的黄河(huánghé)文化(wénhuà)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母体,它涵盖(hángài)了历史文化、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多个维度。山西的晋陕大峡谷更是国家黄河文化公园的重要的一段,见证着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。
去年(qùnián)我参加沿黄九省采风活动,走完了黄河全程,一直走到(dào)东营的(de)黄河入海口,那种震撼感至今难忘。当(dāng)我站在黄河入海口,第一次目睹黄河如此宽阔而(ér)平静地汇入大海,能感受到那种真正的博大。真正的博大,往往是无声无言、无边无际的,而非一直奔腾咆哮、激流翻涌。黄河不仅赋予中华民族无尽的精神力量,也给予我们文学艺术家深刻的思想启迪(qǐdí)。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:对于新生代作家,您(nín)最希望他们坚守什么、突破什么?在阅读碎片化的今天,您认为青年作家应如何保持文学创作的纯粹性(xìng)与社会责任感(zérèngǎn)?
李骏虎:不是一个时代的(de)人很难有发言权,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风貌和价值观。我们70后与(yǔ)50后、60后相似,深受传统(chuántǒng)文化影响,责任感强,道德感强,集体主义观念浓厚。我作为一个70后,与80后已有(yǐyǒu)明显的代际差异。80后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,个性张扬,注重个性表达(biǎodá)。
而90后和00后,差异就更大了。不过,每(měi)一代作家(zuòjiā)都在(zài)书写自己的时代,描绘自己的生活,记录同代人的故事,我觉得这样很好。站在自己的时代,写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人的生活,这就是最好的创作。
如果要我提建议,作为过来人,我认为文学创作,立足于自己的(de)生活是基本。但还有一个重要的点,就是必须与经典对话。尽量多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,这样你(nǐ)才能知道真正(zhēnzhèng)好(hǎo)的文学是什么样子,它有什么力量,能对人产生什么影响。只有见过真正的好作品,在你个人创作时才不会夜郎自大,眼界狭窄,才不会浮光掠影,流于表面(biǎomiàn)。
所以,立足于自己(zìjǐ)的时代生活,完成与经典的对话,这就是我想说的寄语(jìyǔ)。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(yīdiǎn):来山东参与日照散文(sǎnwén)季采风活动,您有什么感受?
李骏虎:我从尧帝的家乡山西来,得知(dézhī)日照有(yǒu)“尧王醇”酒,原来尧帝在日照也留下行迹,这证明尧天舜日的上古文明已延伸至海边(hǎibiān)。由此我感觉不虚此行,原来与日照有这样一种缘分。
在浮来山上近4000年的(de)银杏树下,时空纵横,我想到明初大槐树(dàhuáishù)移民,“大槐树移民”的发生地洪洞县(hóngdòngxiàn)是我的家乡。从山西洪洞出发,祖先们折槐为记(jì),往河南走,往山东走。有民谣传唱:“问我祖先来何处?山西洪洞大槐树,祖先故居叫什么?大槐树上老鹳窝”。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,非常亲切(qīnqiè)。
在日照遥望山西故里,这么多(duō)元素都可以佐证中华文明(zhōnghuáwénmíng)血脉的相连,从山西晋南的临汾,到山东胶东南的日照,5000年的华夏(huáxià)文明史有一个非常完整的呈现。
新闻线索报料(bàoliào)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(qílǔ)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